第30章 巧渡乌江石板河阻击战-《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第(3/3)页

    皎平渡口,军团长亲自在岸边迎接这支伤痕累累却脊梁挺直的部队。看着那些几乎人人带伤、疲惫不堪却眼神依旧锐利的战士,看着那面弹痕累累却依然傲然飘扬的“铁血后卫虎团”战旗,董振堂眼眶发红,重重地、无声地向王林和所有幸存的独立团将士敬了一个军礼。

    而在石板河东岸,望着那片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依然未能攻克、如今只剩下红军后卫零星阻击的山岭,周浑元与吴奇伟并肩而立,脸色铁青,眼神中充满了震惊、挫败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坚如磐石,韧如蒲苇……”周浑元长叹一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古有岳家军难撼,今有……这‘铁血后卫’独立团,真真是难攻!难攻啊!”

    吴奇伟默然无语,只是死死攥紧了手中的马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金沙江畔的十天血战,王林和他的独立团,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卓绝的智慧,在他们心中刻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印记。

    渡船缓缓离开江岸,载着英雄的残躯和不灭的军魂,驶向对岸。金沙江的怒涛在船底翻滚,仿佛在为这支不屈的部队,奏响一曲悲壮而雄浑的血色凯歌。前方的征途,依然漫长而艰险,但独立团的旗帜,永不倒下。

    {历史旁白:中央红军于1935年4月29日决定分三路抢渡金沙江入川:

    红一军团抢占龙街渡(禄劝县北)

    红三军团抢占洪门渡(元谋县)

    红五军团抢占皎平渡(禄劝县皎平渡镇)

    但因龙街渡江面宽、遭敌机轰炸,洪门渡水流湍急,全军最终改从仅6艘木船的皎平渡渡江,需至少9天时间。

    红五军团的任务

    作为长征中的“铁血后卫”,红五军团在军团长董振堂指挥下,奉命在禄劝石板河构筑工事,阻击尾追的周浑元纵队(蒋介石嫡系部队)和万耀煌第13师,为主力渡江争取时间

    红五军团利用地形顽强阻击,敌人每天最多只能前进七八里。但这时,敌军两个纵队已云集山下,形势非常紧迫。在崇山峻岭之中,红五军团顽强地奋战了几个昼夜,就在要撤到最后一防阵地的时候,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从江北返回石板河,传达中央军委最新指示,要求红五军团再坚守三天三夜。面对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危险,红五军团毅然领命。

    石板河阻击战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次著名的阻击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五军团扼守阵地九天九夜,硬是将几万敌军挡在了石板河以外。为主力红军安全渡过天险金沙江赢得了时间,为长征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军团基层官兵伤亡殆尽:战斗后期,前沿阵地“几乎全部打光”,班长、排长、连长“大都牺牲或负伤”,营团级干部被迫率通讯队、警卫队填补防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