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人家说天谴是遭雷劈,他这是家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毒泉,难道是地罚?” “谁知道呢,不好说……按理说,杨宪也不算是个罪大恶极之人呐……” “……” 官员们众说纷纭,惊惶的同时,却也极爱谈论这事儿。 这是人的天性。 “杨宪的事情,必须查清楚!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死了!” 朱元璋朝着梁甫下令道, “若是人为,就一定要把凶手是谁查出来!你好好查一查,看看他有没有仇家。” “若是别的什么,也一定要把原因查清楚!尤其是那口冒黑水的井水,它下面是不是连通着地下暗河?若是连通,是不是会危急到老百姓的饮水,乃至整个应天的饮水?” “梁甫,这件事情你必须要尽心尽责的去查清楚!这是你的职责所在!” 梁甫心中叫苦,但在朱元璋的面前,却也只能连连点头。 “微臣遵旨!” “这几天微臣就算是不吃不喝,也一定要把这事儿查个水落石出!” 朱元璋闻言,这才微微颔首。 他看向杨府的大门,轻叹道: “杨宪……是个能员干吏啊!做事干练,人品高洁,可以说是官员之楷模!” “咱原本寄希望于他,想让他把中书省的重担给挑起来,可谁知道……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唉!真是天妒英才啊!” 老朱感慨着,捶胸顿足,扼腕叹息,仿佛对于杨宪的离奇死亡感到无比的痛心。 “陛下,要说杨宪能干,微臣没有异议,但要说他人品高洁,乃官员之楷模,微臣却是不敢苟同。” 忽然间,一道声音从人群中传了出来。 只见一个身穿青色官服的御史走了出来,沉声道: “事实上,微臣原本打算在今日朝会弹劾杨宪,只因突然出现这样的状况,微臣才没有将弹劾的奏本拿出来。” 此言一出,众文武皆是看了过去。 这个御史有意思,人家都暴毙了,你还要弹劾人家? 弹劾个鬼? “哦?” 朱元璋皱眉道, “你要弹劾杨宪?你叫什么名字,弹劾他什么?” “说来听听。” 那御史低着头,恭声道: “回陛下,微臣名叫张正,是御史台的一名御史。” “原本杨宪已经死了,这封弹劾的奏折微臣也不想拿出来了,但听到陛下如此赞扬他,微臣却又觉得必须要站出来,揭露杨宪的真面目!” “若不如此,他一个多行不法,劣迹斑斑的劣官,就成了陛下和百官眼中的官员楷模!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朱元璋微微一怔。 “照你这么说,杨宪还真干了坏事,把咱都蒙在鼓里了?” 他抬手道, “行,你说!” “虽然杨宪已经死了,但他要是真做了恶劣之事,纵然是死,咱也不会饶过他!” 张正点了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本奏章来,递了上去。 “陛下,杨宪在中书省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是人尽皆知的事儿,朝中诸多大臣都能作证,微臣也不多赘述,只说他的三条欺君之罪,五条僭越大罪!” 他朗声道, “还有,微臣还查证到,他在治理扬州期间,所上报的收成造假!” “别的官员都往少了报,以求税赋的减免,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往多了报!为的就是制造出开荒一年就丰收的假象,以此来造成朝廷对他的误判,认为他是优官!” “事实上,扬州当年的收成,只有他报上来的一半!也就是说,他大幅度增加了百姓的税赋,只为了他的政绩能够漂亮一些!”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色变! 这是妥妥的欺君了啊! “这杨宪,还真是个人才!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出漂亮的政绩来!” “是啊……他这么做,不就是为了在吏部的考核中,得到上等的评价吗?此人心机真是深啊!” “陛下!杨宪这是欺君啊!不但欺君,他还压榨百姓!要知道当时扬州一片破败,老百姓本就不堪重负,他竟然为了政绩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 霎时间,众文武皆是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 更有人直接开始告状! “陛下,杨宪此人骄纵无比,不但对同僚们态度恶劣,还操控选官!” “陛下,杨宪私自留置奏疏,将合心意的奏疏上呈陛下,却将那些对他不利的全都留下,以此来蒙蔽圣听,独断专权!” “陛下,微臣也要告发杨宪!” “陛下……” 弹劾和告状之声此起彼伏,尤其是淮西文武,此刻更是吹响了反攻的号角,反正死人不会说话,还不是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肃静!” “你们想把我父皇吵死啊!在这跟泼妇骂街一样!” 朱橘吼道, “有要弹劾的,告状的,全都按照流程来走,写个奏本再说!” 他的脾气可不比朱标,一声吼来,顿时就把这帮聒噪的家伙给震住了。 哗啦。 朱元璋翻看着手中的弹劾奏本,阴着脸道: “三条欺君之罪,五条僭越大罪,再加上扬州这一条惊天之罪!” “张正,你搜罗的挺详细啊!这里头的任何一条罪名,尤其是扬州那一条,只要你报上来,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咱都会立马将杨宪法办!” “可你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报上来?等杨宪死了才弹劾?!” “如果他没死,而是堂而皇之的站在朝堂之上,你还会将这个弹劾奏本拿出来吗?” “你敢吗!” 噗通! 一声质问,吓得张正直接跪倒在了地上! “微臣,微臣……” 他额头上冒着冷汗,颤颤巍巍的道, “微臣的确是想要今天弹劾杨宪,之所以罗列了这么多条罪名才拿出来,是因为,是因为……” 砰! 朱元璋一脚跺在地上,喝令道: “因为什么?” “说!” 张正低着头,低声道: “是因为杨宪圣眷正隆,又执掌中书,微臣害怕……害怕就手里那几条罪状告不倒他,反而,反而会……” 听到这番话语,朱元璋却是不怒反笑。 “哈哈,哈哈哈……反而会引火烧身,让你自己乌纱帽不保,对么?” 他冷笑着问道。 张正跪伏在地,不敢言语。 “回答咱!” 朱元璋一瞬间提高了声调。 “……是。” 张正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神色有些羞愧。 “哈哈哈,看看,看看……这就是咱大明的御史,这就是咱大明的御史哇!” 朱元璋一脸讽刺之色,指着跪在地上的张正哂笑道, “咱设置御史做什么?嗯?设置御史,就是让你们风闻奏事的!哪怕是没有确凿证据,只有一点点苗头,你们都可以直接给咱上奏折弹劾!咱给了你们这份权力!” “给了你们,你们却不敢用!还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今天怕这个官员权力大,明天怕那个官员手段狠,谁都不敢得罪!” “那咱要你们这帮王八蛋干什么?吃干饭啊?!” “咱看你们这帮人,也该好好修理修理了!谁管着御史台,站出来!” 人群之中,刘伯温心神一震,在朱元璋的逼视下,只能是缓缓走了出来。 “陛下,微臣现在管着御史台……” 他低声道。 “是你啊,刘基!” 朱元璋冷笑道, “你看看你是怎么管的!你的御史台里,就培养出这么一些个软骨头,没胆色的酒囊饭袋?!” “真是烂,烂完了!” “难怪歌舞升平,难怪四海安乐!不上报,没人弹劾,捂着嘴巴捂着眼睛,那自然是太平安乐了!这种粉饰出来的太平,你觉得是咱想要的吗?” “回答咱!” 刘伯温脸色一苦。 “回陛下,御史台风气不良,这是微臣之罪。” 眼下,他只能是先把错误给承认了,旋即才道, “微臣一定痛定思痛,好好整顿御史台,扭转不良风气,剔除不良之人!” 朱元璋闻言,却是冷哼一声。 “说的倒是轻巧,也不知道你的心思还在不在朝廷里。” 他道, “看到你,咱忽然想起,这个杨宪他是你的学生吧?当年还是你举荐的他治理扬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