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逛街-《姨娘是个小画手》


    第(2/3)页

    瑶光心想,这大概就是大周朝的禁忌了。

    蒲县县城不大,书局倒是有两间,瑶光去买了些书,就回绿柳庄了。

    她注意到街上有兑换银子的钱庄,正是晋荣商会开的,钱庄门口悬着黑漆木板,上面用白漆写着今天兑换银钱的价码。

    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换一吊钱,或称一贯钱。一吊钱有一千个,分成十串,一串一百个。但是用银锭换铜钱,或是用铜钱换银锭,都要给钱庄银楼兑换费。

    这个费用也会变动,但听王顺和薛娘子说,换一两银子要五十个钱,差不多十年都没变了。

    瑶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赚到一两银子要兑换成铜钱只能换到九百五十个,就觉得有些肉疼。但薛娘子问她,银子一两多重?一千个铜钱又多重?搬运这些铜钱,还要重新串起来,要不要人工?银楼钱庄的房租呢?

    瑶光一想,也就释然了。

    一两银子也不一定时时都能换一千个钱。

    去年春天,因大周朝向金帐国买了大批骏马,又从东山国买了许多精铁兵器,银子一时吃紧,一两银子最高的时候可以换到一千二百多钱,直到今春,才慢慢地落回去了。

    国与国之间的交易是用银子来进行的。

    瑶光经过卖米粮猪肉的店铺时,薛娘子提醒她仔细看了看店门上挂的水牌,对这时的物价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时她才深刻地了解了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

    他们中午在松鹤楼那一顿饭要二两三钱银子,够县城里的小户人家吃一个月的了。

    回去的路上,瑶光叫王顺走个和来时不同的路,本想着多看看田间乡下的风光,没想到在车上和薛娘子说了会儿话,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她们俩的车在车队当中,前面那辆车中是王妈妈和翠羽,后面那辆车里是紫翎和竹叶,王顺骑马走在前面,车队后面还跟着几个小厮,走得比当初太妃带大家出城还慢呢,马车晃晃悠悠的,又刚吃饱没怎么活动。

    不知行到了那里,车队忽然停下来,瑶光听到外面一阵扰攘,刚要问时,王妈妈走了过来禀报,“娘子,前面魏村的土地庙中土地公公像不知为何塌了,想是前些日子雨下的勤,这庙又年久失修了。”

    瑶光不解其意,“那为何吵嚷?”

    薛娘子这时也醒了,她闭着眼睛笑了一声,“想是村民们想要重塑神像,求个过路钱。”

    瑶光在车里坐了这半天,屁股都酸了,“也好,我们下去走走吧,给他们些钱就是了。”

    下了车,众人围着瑶光,村里的村长得知有贵人经过了,急忙来拜。

    瑶光见村长是个胡子都白了的老公公连忙叫人扶住,叫王妈妈问了情况,才知道这村里土地公公庙都有百余年历史了,虽然每年村民们都会修葺庙舍,但是没想到今年开春时房顶一块瓦片掉了,不知是野猫上房打架打掉的还是怎么回事,总之,房顶就漏了,雪一化,雪水就顺着漏洞滴下来,刚好落在土地公塑像上。起初还没被发现,直到前阵子春雨来了,庙祝看见土地公脸上油彩花了,转眼眼睛眉毛都顺着泥汤子往下流,这才知道大事不妙。

    村民们修了房顶,可是塑像是泥塑的,就算再晾干了,土地公公化成泥水的头发眉毛也长不回来了。

    村长请了修庙的人来看,先说要一吊钱给修好,结果把塑像从供桌上搬下来时,土地公半边身子也保不住了,身上衣衫一块块成了酥粉,人家就说,妥了,这得重塑个像。要十两银子,还得管师徒两人二十天的饭,要是要连庙中的壁画也重新画了,那得再加五两银子和十天。

    魏村人口不多,一共才不到二十户人,又不像其他村子有水田,有溪流,只有两百来亩旱田,其中还有些是山地,十两银子摊到每家都是一笔不小的钱。大家商议了一下,就在路口搭了个棚子,放些竹茶奁茶壶,派几个小孩子看着,若有人来,就叫大人来,请人喝杯茶,求几个过路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