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可是来谈正经事的,怎么叫你这么一说。”景玉农微微皱眉看了他,道:“好像我是来偷情的似的。” “嗯,确实是这样。”李学武点点头,故作认真地讲道:“咱们都是正经人嘛。” 景玉农的嘴角扯了扯,这话让她怎么接? 老弟,骗骗外人就算了,咱们自己人也骗啊? 正不正经,你是不知道我啊,还是我不知道你啊? 景玉农之所以无语,是因为她真想来谈正经事的,叫李学武这么一说真不好说了。 你说她强调正经吧,两人又是这个关系,心知肚明。 你说她默认这句调侃吧,好像她真想那个了似的,就有点不正经了。 要不怎么说李学武坏透了呢,一句话把她顶在了墙上,上去也不是,下来也不是。 总不能上上下下吧,那成什么了。 “你就打算没人的时候这么跟我说话吗?” 景玉农瞪了他一眼,就真的坐在了椅子上,没有看他让出来的床边位置。 李学武耍的什么坏心眼她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不是逼着她承认自己来的目的不纯嘛。 “要不我坐起来?” 李学武故意似的装作没听懂她的话,还很幽默地玩了个一语双关。 景玉农翻了个白眼,抱着胳膊叠起右腿,懒得再看他。 “你跟李主任谈什么了,把我们带出来搞一门和气的假团结。” “你看,这话不是冤枉李主任了嘛。”李学武还是坐了起来,看着她说道:“真叫李主任听了,得多寒心啊,他可是好心好意。” “啧啧——”听着李学武的反话,景玉农太理解这种阴阳怪气了。 “我还想问你,你最近到底要做什么?” 她微微皱眉,看了窗外一眼,隔着白色窗帘看不真切,可能感受到船舶的晃动。 “你要是对工作交接有不满,完全可以在会议上提出来,为什么非要——” 景玉农没把话说完,可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就是不想李学武来硬的。 别人不了解李学武,她还是知道他脾气的。 吃软不吃硬,李怀德已经确定支持他去钢城主持工作了,可还是有所迟疑和保留。 一边纵容机关里的议论纷纷,肢解他的影响力,是想看看李学武能表现出多少实力。 另一边则畏惧李学武的鱼死网破,表现出一副完全支持他主持辽东工业的态度。 但在表态中又有所收敛,没有明确是全面交接董文学的工作,还是只负责冶金工业。 现在是逼着李学武硬闯,借着他对付班子里不同声音的机会,团结更多的人。 也就是说,李学武要外放,班子里有人不同意,李怀德就要玩人心了。 秘书长要走,他不能留,可也得换取足够多的正治利益吧。 董文学回来,集团的组织生态将迎来重大调整和改变,不就是老李稳定和团结的机会嘛。 只是他也在犹豫和迟疑,按照以往李学武做工作的方式方法,绝对会平稳着陆。 李学武想要负责辽东工业工作,就不会给其他人绊马脚的机会。 现在老李含糊的是,李学武是来软的,还是来硬的。 你看谷维洁对李学武说过的话,不就是看出了老李的两面三刀嘛。 她是在提醒李学武,小心集团班子成员落井下石。 真到了李学武和董文学青黄不接的情况,也不要怪大家分割他们的影响力和利益。 班子里的蛋糕就这么多,你多吃一口他就少吃一口,大家是合作,也是竞争的关系。 班子成员里,李学武敢说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除了董文学只有景玉农。 董文学不会背叛他吗? 应该不会,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就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有着顾家的牵扯呢。 同景玉农呢? 嗯,有点复杂,不好说。 就算景玉农背叛了他,他也不好纠缠什么,更不能指着对方的鼻子骂街。 两人的关系本就是不可言说,又有什么理由和条件来约束对方呢? 只有彼此需要的时候,只有互相成就的时候,才是他们互相最信任的时候。 现在李学武可以相信景玉农,因为她需要自己,需要他和董文学在这一次交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力。 集团班子成员都想着两人接不上,出现断层,希望分割这种影响力。 他们有没有想过,一旦两人顺利完成了交接,会产生多大的正面影响? 董文学回来,还能得到他在辽东的支持,这位副主任的权势会进一步得到增持。 而李学武这位秘书长,在全面负责了工业工作以后,就会表现出强大的管理能力。 一年是秘书长,两年有可能是,不到两年,李怀德和其他班子成员就要接受他成为副主任的事实了。 谁站在他们的身边,到时候就能收获最大的利益。 现在,景玉农就依照以往对李学武的了解和接触,选择了站队。 她既然已经选择了站在李学武他们身边,就有理由关心他的每一个动作。 是希望他成功,也是不希望自己失败。 对于她的关心,或者说是担心,李学武十分地理解,也希望做出正面回应。 但是,他的计划太过于冒险,以致于担心景玉农缺乏必要的信心乱了心神和节奏。 所以,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或许是感受到了他沉默背后的危险,景玉农叠着的腿都不由得紧了紧,这是紧张的表现。 “你敲了京城货运站一棒子,想要的可不仅仅是敲山震虎的效果吧?” 她微微眯着眼睛,看着李学武试探着问道:“你想要的绝对不是震慑,而是反击,对吧?” “你还是想要来硬的,想要在离开前解决所有的后患,想要打断所有试探过来的触手。” 景玉农的语气越说越坚定,态度也严肃了起来,“你想一绝后患,至少打了这一次,能让你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得到充分的时间来掌控辽东。” “李学武,你不要太疯狂。” 她认真地提醒道:“你还年轻,完全有时间和手段来处理这些问题,也让其他人看到你的努力和诚意。” “你在急什么?” 不用李学武回答,她能看出李学武目光的坚毅,这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坚定。 她现在真的有点怕了,李学武做起事情来无所顾忌,连李怀德都要肝颤吧。 集团内部或许忽视了李学武的能量,他离开了保卫组这个舒适区,交出了三产工业影响区。 现在他又接受卜清芳担任副秘书长,继续分割他权利的现实。 而其他班子成员也在磨刀霍霍,准备在他“飞升”之日给他来一下。 李学武是这么好威胁的? 在关键时刻,他是敢于亮剑的,更敢做出鱼死网破的动作来。 他太年轻了,就算网破了,也有时间和机会弥补,更有精力和能力重新开始。 红星钢铁集团是他参与并建设起来的,很多人都知道,也认同他的能力。 三年时间,他完全消耗得起,大不了换一个单位重新开始。 可包括李怀德在内的其他班子成员就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了。 重新开始? 红星钢铁集团只能以更快的速度奔跑,慢一点都不行,因为后面有坏人。 所以说,集团离了李学武不行,李学武成长的太快他们又不愿意,矛盾已经出现了。 是李学武和其他成员的矛盾,资源竞争的矛盾。 李怀德当初确定李学武是接班人的举动,就是一种树立靶子的行为。 李学武拿他当锅,他拿李学武当靶子,两人谁都没放过谁,都是坏蛋。 景玉农是很珍惜现在这种形势的,不想李学武搞砸了,所以语气里尽是规劝。 “要不我来讲。”她见李学武仍然没有回复,试探着说道:“我在会上给你顶一顶压力。” “你能顶住多少?” 李学武第一次正面她的问题,很是认真地问道:“你能帮我顶住几个人的压力?” “我要确保董副主任顺利回京,我能顺利以秘书长的身份和影响力接任。” 他坦然地问道:“在班子里,你能影响到谁,确定他会支持我的这一意图。” 这个问题景玉农回答不上来,因为她自己的影响力实在有限,无法准确联系到谁。 你要说正常的工作,她可以去跟其他成员讨论研究,然后在会议上形成大多数意见。 可在李学武去钢城这件事上,没有人会舍得跟她妥协,她也拿不出足够多的利益进行交换。 她舍得,舍得现在手里的利益,来押宝李学武的未来,可她真的没有多少利益啊。 她舍得,李学武还舍不得呢。 要说交换,李学武利用手里的关系和利益确实能拿到几张票,可他觉得不够,也不愿意。 既然谈不拢,那就打一打嘛,打出对方的意图,打出自己的影响,打开接下来的局面。 他不是故意为难景玉农,用这个问题来搪塞她,拒绝她的好意,而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他不允许自己的计划失败,更不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这一次他针对的不是某个人,而是班子集体对他的态度。 既然李怀德要称一称他的斤两,其他成员也想看一看他的能量,那就做一点事情出来吧。 不让他们看到,也不甘心就这么送他去钢城,全面掌握辽东的工业发展。 李学武做人没有什么太高端的原则。 留三分贪财好色,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经,以图安分守己稳度此生。 露三分茫然无措,以瞒天地人泯然于世;藏七分众醉独醒,以致人智己看破红尘。 该坏时坏,该善时善。 遇佛上香,遇贼掏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