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根野甘蔗只有两斤左右的重量,陈娇娘与杨薇自小干农活,手上有老茧,两人砍五十根野甘蔗轻而易举。 只是刚进门便让她们干活,连顿饭都吃不上,这让林羽多少有些惭愧。 只能在心里记着,等赚钱了,好好补偿她们。 杨薇含着甘蔗看向陈娇娘,等她拿主意。 她人小力气大,但饭量更大,在东湖湾时,没有娇娘姐姐偷偷给她塞吃的,她早饿死了。 陈娇娘尽管觉得匪夷所思,但有能活命的机会,她愿意放手一试。 更何况砍野甘蔗对她来讲根本不算事。 “相公既然有信心,我们愿意听从相公吩咐。” “瞧好吧,我去准备准备,马上回来。” 林羽拍了拍身上脏兮兮的泥土,走出门后,辨认了一下方向,嚼着野甘蔗往林西峰家走。 其实他赚钱的方法很简单。 熬制红糖。 尽管糖的概念,在数千年前早已出现。 但直到大常建朝为止,人们常食的还是麦芽熬制的麦芽糖。 以及从甘蔗或其他带有甜味的食物里通过蒸煮熬制,取用糖浆。 糖浆形成的硬块,称为硬糖,一斤市价按质量,定价五十文到几百文不等。 这种硬糖和他前世吃过的硬糖不同,杂质多且坚硬,咬一口能崩掉牙。 打磨成粉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而且甜度还不够,原材料更是消耗巨大。 他要熬制的,是能够翻砂的红糖结晶,这样哪怕野甘蔗甜度不够。 但便于储存和食用且无杂质的红砂糖,不愁卖不出去。 “奶奶说过,自己熬制红糖,想让它翻砂又干净,石灰是灵魂。” 石灰早在人类搭建房屋时便发现并利用它当凝胶使用,一层木材一层石头烧七天就能烧出来。 眼下林羽没这么多时间,只能去新盖了厢房的林西峰家抓几把。 反正新建的房子是他出的银子,挖点墙角不算什么。 出了家门,北面是一座座葱葱郁郁的大山包,连绵五十余里。 沿着自西向东的平缓石子坡道往下走,是山脚下稀疏的四十来户人家。 整个石林村一共不到三百人,坐落在此已有数百年,往南走一里,便是一丈宽的小河。 林羽家住村西靠山的地方,村长家在村东最平坦的河洼地,相隔约有五百米。 路上,碰到不少村民打趣他,赤祼祼地表达内心的羡慕嫉妒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