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杜十姨庙-《神利仙权》


    第(3/3)页

    这么一想,徐辉倒也平衡不少,心里好受多了。

    “那之前的杜十姨庙又是怎么回事?”徐辉向王子美问道。

    “其实当时我也不知,后来调阅各地县志档案记录来仔细对看,才查出了端倪。”王子美捋着自己那两撇带卷的小胡子笑道。

    原来早在千年以前,这青岩村便已存在,只是当时并不叫青岩村,而是叫杜家村。

    这杜家村当时也并非如今那般偏远闭塞,而是前往吕国的交通要道,当时溧江尚未改道,从杜家村出来,翻过童山,便进入了靠近吕国边境的惇阳县,从这惇阳县便可直接出境到吕国了,那童山上的山神庙最早就是那时建的。

    而贵山山腹中那条直道,便是当时刚到贵山的白石老人怜惜过路之人翻山越岭辛苦不易,以掌化刀,**力开劈出来的。

    只是后来吕国数年大旱,波及至蔡国,导致溧江改道,正正地封住了杜家村和童山的去路,而且都是险滩激流,并非良渡,以往的过路之人都跑到下游渡口去了,所以杜家村和童山才逐渐衰败下去,童山山神庙也没了香火。

    当年这杜家村也算人丁兴旺,交通便利,各地客商往来不断,后来还来过一个名人在此小住了几年,此人便是杜氏族亲,大儒杜公甫。

    这杜公甫,乃是有名的大儒,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字体雄健宽博,人称“杜体”,在朝廷中曾任左拾遗之职,因此又被世人尊称为“杜拾遗”。

    杜公甫一生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谀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闻于世,儒门文庙之中也曾有过配享祭祀。

    杜公甫死后,杜家村为纪念这位远房族亲,便立庙祭祀,称之为“杜拾遗庙”。

    后来因溧江改道、战乱迁移等事,杜家村逐渐衰落,改名为青岩村,“杜拾遗庙”也香火不在,无人祭祀,数百年下来,被外来村民以讹传讹地叫成了“杜十姨庙”,后来还改作了村里祠堂。

    …………

    徐王二人从贵山县衙出来,相互别过,王子美自回城隍司,徐辉则打算回转童山了,刚刚走到城门口,却听身后一人高叫一声:“徐府君大安。”

    这声音脆生生的,徐辉一听便知是谁。

    转头冲着来人笑道:“小赵啊,现在这个时辰正忙,你不在店里招呼客人,怎么有闲暇出来找我?”

    来人正是灶君门记名弟子,逍雅轩掌柜兼跑堂,三级灵鬼赵宏博。

    ;

      


    第(3/3)页